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核算、分析、控制;考评等科学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就是一种竞争机制,同行业竟争的结果将是优胜劣汰,它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企业都以相同的平等身份进行竞争,政府不加以行政方面的干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儿个方面:
(1)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称为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并不全部形成产品成本。
从补偿的角度来讲,企业取得的销售收人应补偿产品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成本,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的再生产。
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成本,则形成企业的盈利,可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反之,就 形成企业的亏损。企业发生亏损实际上就是减少企业的资本,如果连续亏损总额达到企业的资本总额,企业就无法持续经营下去,面临破产的危险。
当然成本费用水平的降低不是无限的,它是一个递减过程。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降低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一项任务。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很多,比如企业可以在事前进行成本预测,对不同方案比较选用;企业还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使其在控制范围内变动等,企业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有着广阔的前景。企业降低成本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片面地强调短期利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长期降低成本的有效施。
(2)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信息的准确度。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提供有关成本信息。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水平密切相关。由于成本信息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所以其准确与否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信息不仅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对社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来说也需要利用成本信息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制定价格规范等。比如税务部门要对企业成本信息进行检查和监督,了解企业是否在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内遵守费用开支标准,不允许企业擅自扩大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以降低企业利润,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人水平。
因此,成本管理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水平,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做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各项工作的好坏最终都能在成本指标的高低上体现出来。由于成本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求企业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要自觉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损益表上,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因索,是以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来抵碱收入的。成本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5)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为了竞争的需要,企业可采取降价的策略,即“打价格战”。在这种价格战中,最终能取胜的一方,应该是产品成本较低的一方。若企业的成本较低,降价就有可辙的保证,否则,降价就会使企业发生亏损,甚至失去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成败。
(6)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除了要应用科学方法外,成本管理人员还要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这里所说的成本意识是指应破除成本降低的潜力已无法挖掘的思想。应当认为,成本降低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人员是否重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只要企业有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成本降低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总会想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