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郑州市为加强对慢头市场的管理,让郑州市民能吃上“放心馒头”,取缔了不卫生的馒头小作坊,特成立“馒头办”以示重视。“馒头办”的全称叫“馒头生产销售管理办公室”,其有6个,其中1个市馒头办,5个区馒头办。这是郑州市政府为百姓办的20件实事之一。
2001年2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馒头办以小包装上“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为由,禁止国有企业郑荣集团生产的知名品牌“郑荣馒头”在二七区销售;3月2日,“郑荣馒头”经销商和郑荣集团分别领到了区馒头办开出的500元和1000元的罚单;3月6日“郑荣馒头”在管城区又 因同样的原因被查处,其经销商也领到了一张1000元的罚单。
郑荣集团认为他们首批获得了市馒头办颁发的“馒头定点生产许可证”,按照市馒头办的规定,生产日期应该打在大包装袋里的合格证上,而且“郑荣侵头”是严格按照市馒头办制定的操作规程生产的,为何到了区里就不承认了?3月7日,郑荣集团向市馒头办提交正式公面,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二七区和管城区馒头办收回处罚决定,并登报致歉,挽回名誉损失;二是允许郑州市所有的“放心馒头”在该区销售;三是赔偿没收“郑荣馒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市馒头办当即表示:区馒头办的做法没有依据,将撒销其处罚。但二七区馒头办却称:“郑荣馒头”想在二七区里销售,必须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随后,相关的区慢头办也表示: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侵头”,其他区没打生产日期的馒头一旦在本区内被发现,将立即子以查处,一时间,“慢头风波”在郑州阅得沸沸扬扬,慢头厂家人人自危。
实际上,这场风波起因于郑州市馒头办年初的一项新规定:审批、下发馒头生产许可证的权方从区里收回,区馒头办不再办理相关证件。区馒头办既然被迫放弃发放许可证的权力,只得把权力仲向处罚权上,查处从市侵头办办理了生产许可证的“郑荣馒头”,从而引发了一场 “馒头风波”。“馒头风波”并没有因此停止,继续向激化矛盾的方向发展。2001年3月14日下午,郑州市慢头办在金水区白庙市场内查获了一家没有在馒头办办证的所谓“黑馒头”厂,正要对其处罚时,区馒头办也及时赶到,坚持要由区馒头办罚款,两级馒头办为争夺处罚权,当街 对骂,造成“风波”的激化,并引起不少市民围观,斯闻媒体也开始加以报道。
郑州“馒头风波”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仍强烈地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权力全能”“权力独大”与运动式管理的思维模式,政府管制过度与不当使本来就发育不全的市场秩序无法有效地发挥功能,这就需要培育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管制范围,做到市场有效、政府有力、社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