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均衡价格的形成

院校:长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2 13:21:33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自发形成的。市场均衡是指需求和供给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出现相互一致或平衡的状态。

    生产者希望以高价出售商品,消费者希望以低价购买商品。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量与供给量是不相等的,或者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竞争是分不开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买者的竞争,买者竞相拾价,使卖者处于有利的位置,结果商品价格上升;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会出现卖者的竞争,卖者竞相抬价,使买者处于优势,结果商品市场价格下降。

    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最终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某一价格上正好相等,这时既没有过剩(供过于求),也没有短缺(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从而形成了均衡价格。经济学上讲的“价格决定”,一般是指由于供给量和需求量的相互作用最终使供求不均衡得以消除,使价格不再波动而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如我们可以假设,在市场上有一个叫价者,他先报出每千克西红柿的价格为4.2元,这时需求量为80千克,而供给量为150千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西红柿卖不出去,必然降价。他再报出每千克西红柿3.8元,这时需求量为150千克,而供给量为80千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必然提价。叫价者多次报价之后,最终会叫到每千克4元,这时需求最为10千克,供给量为100千克,供求相等,于是就得出均衡价格为4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换而言之,市场上自发地进行的竞争过程就决定了西红柿的价格为每千克4元。这是供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