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相互补充,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则称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配合使用,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商品甲的互补品乙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在使用商品甲时也必须使用它,如网球与网球拍、钢笔与墨水、录音机与磁带、香烟与打火机。对于互补关系商品,即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下降;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例如,汽油的价格提高了,消费者就会减少对汽油的购买量,并相应减少了对汽车的购买量;录音机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对磁带的需求也会减少。
(2)替代品。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甲的替代品乙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与商品甲都可以用于满足相同的或相似的需要,如羊肉与牛肉、面粉与大米、公路与铁路。这种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上升。例如,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星反方向变动,,因为,它们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补的。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星同方向变动,因为,它们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需求。
3.收入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对需求有重要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家庭或一个消费者的收人是其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工资、薪金、利息、租金等项目的总和。对于想要的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人决定了其支付能力。通常,对于不同的商品而言,消费者收人水平的高低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消费者的收人增加并不导致其对商品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这取决于该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
所谓正常商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人水平的提高而需求最增加的商品。我们消费的大多数商品或劳务都是正常商品,收入越高,消费者越倾向于增加这些商品的需求量。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正常商品,对另外一些商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需求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这类商品就称为低档商品或者生活必需品,又称为吉芬商品。
4.消费者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森好程度。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购买意感、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个人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决于社会消费时尚,并且受到传统或宗教的因素的影响。偏好在消费者的市场行为中表现出来,它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很显然,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最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的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最之间呈同方向变动。例如,就服装而言,年轻女性喜欢色彩鲜艳的着装,而中老年人则更喜欢穿着显得庄重的服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发生了变化,也会影响商品的购买量。例如,某女士受同伴的熏陶对化妆品的兴趣增强了,即使化妆品的价格保特不变,她也会比过去多购买一些。
5.预期
预期是消费者根据现有的条件对未来状况做出的估计。既然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量,那么消费者对这些因素的预期也将会影响购买意愿,从而影响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商品价格上升,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比如,抢购某种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是预期该商品价格会上扬;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例如,当我们决定是否购买一辆汽车时,恐怕不仅要看现有收人是否能够购买得起,而且要考虑未来能否养得起。后一种考虑就是预期收人影响汽车需求址的例证。
以上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如果分析某种商品的社会需求还应该考虑政策、人口数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