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计划标准是指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最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和组织均衡生产的有力工具,企业生产类型不同,生产过程组织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标准。
(1)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址是指一次投人(出产)相同制品的数量。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同种制品投入(出产)的时间间隔。其相互间关系可以表示为
批量一生产间隔期X平均日产量
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生产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加大批量可以诚少设备调整次数;降低设备调整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稳定产品质址和提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加大批最延长了生产周期,推迟了交货期限,增大了在制品储备,占用了更多的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这是不利的一面。所以,要从企业的整体效益,从综合性目标出发进行经济分析,统筹兼顾,合理确定批最的大小。
(2)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或零件从原材料投人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产品生产周期由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周期组成,零部件的生产周期由该零部件的各个工艺阶段或工序的生产周期组成。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对于保证按时交货、节约在制品占用,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重要的作用。
(3)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人产出的时何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它是按照反工艺顺序逐个车间制定的。生产提前期的制定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前后两个车间生产批最相等,生产提前期的计算比较简单,其计算公式为
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提前期十本车间生产周期 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十保险期
②前后两个车间生产批量不相等。由于投人提前期的计算不涉及两车间之间的关系,所以上面的公式仍然适用。但是产出提前期的计算却不同。例如,当前车间批摄大于后车间批最时,前车间的出产提前期的数值就要大一些。其计算公式为:
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十(本车间生产间隔期一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4)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连续而均衡地进行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数量,在制品过多会增加生产面积和资金占用,影响经济效益;在制品过少则往往导致生产脱节,设备停歇。因此,必须把在制品定额控制在适当水平上。在制品半成品定额计算公式为:
车间在制品定额一平均每日出产量X车间生产周期十保险储备量
库存半成品定额一后车间平均每日需要量X库存定额天数十保险储备量